鳥鳴澗賞析及原文
詩的前兩句以聲寫景,巧妙地采用了通感的手法,將“花落”這一活動著的景物與“人閑”結合起來,顯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靜。后兩句以動寫靜,一“驚”一“鳴”,看似打破了夜的靜謐,實則突出了山里的幽靜和閑適。全詩旨在寫靜,卻以動景處理,這種反襯的手法足見詩人的禪心與禪趣,描繪了夜間春山寧靜幽美的景色。
《鳥鳴澗》原文
王維〔唐代〕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背景:據《新唐書·王維傳》記載,王維于開元初進士及第后授太樂丞,因坐伶人舞黃獅事被貶為濟州同倉參軍,直到開元二十三年才返京任右拾遺。對于王維的這段履歷,紹籍越文化研究者竺岳兵在其《王維在越中事跡考》中認為:“唐開元八年至開元二十一年將近十五年間的王維原來在吳越漫游。……充分的說明他的《鳥鳴澗》、《山居秋暝》、《相思》等名篇作于越中。”
王維漫游若耶,觸景生情,聯想到前人描寫若耶溪的名句,欲與古人爭勝厘毫,“出藍”而“勝藍”,于是有了“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這一聯以動寫靜的精彩詩句。從《鳥鳴澗》詩體現的風格和意境分析,此詩應作于唐玄宗“開元盛世”時期,為王維青年時代的作品。
鳥鳴澗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鳥鳴澗》這首詩主要描寫深山幽谷夜晚寂靜的情景,抒發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心情,表現了作者寵辱不驚,恬適淡然的人生態度,體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人生理想。
王維《鳥鳴澗》描繪了一幅夜晚春山寂靜幽美的風景畫,緊緊為讓一個“靜”字展開。作者呈現了月出、花落、鳥鳴的動態景象,反而突顯了春夜山間的靜謐,達到了以動襯靜的效果,同時也從側面看出社會的安定以及作者的禪心和禪趣。
以上就是全部內容,更多精彩請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