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綿陽市生態環境局召開2024年第三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會上通報了綿陽“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推進情況。截至今年9月,綿陽市已初步建成“無廢工廠”“無廢校園”等“無廢細胞”258個,完成建設工程項目35個。
新聞發布會現場。 綿陽市生態環境局供圖
發布會上,綿陽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聚焦四大重點領域詳細通報了綿陽“無廢城市”建設工作進展。
工業領域,綿陽已建成江油紅獅水泥有限公司、拉豪雙馬水泥有限公司替代燃料綜合利用等水泥窯協同處置一般工業固廢項目3個,建成磷石膏污染防治及綜合利用研究實驗基地1個,建成安州區磷石膏粉、水泥緩凝劑等磷石膏綜合利用生產線3條。其中,安州區4座磷石膏堆場已實現從“渣山廢土”到“青山梯田”的蛻變。
農業領域,2023年,綿陽市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整市推進項目建設完成,綿陽市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7.31%。同時,綿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6.68%,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100%,綿陽經驗和模式多次得到農業農村部和省政府領導的肯定并在全國得到推廣。2024年上半年,綿陽綠色防控覆蓋率55.1%,較去年同期提高2.2個百分點;專業化統防統治覆蓋率54.9%,較去年同期提高4.6個百分點。
生活源領域,綿陽城區全面推進垃圾分類設施規范設置。2024年,綿陽已整體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街道(鎮)11個、社區107個,設置分類設施小區共950個,設施覆蓋率達96%;已開展分類公共機構1066家,設施覆蓋率達10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36%。各區(園區)共計規范建設生活垃圾中轉站25個,每日共計轉運生活垃圾1600余噸,集中收集運往綿陽市生活垃圾焚燒廠處置。
危險廢物領域,目前,綿陽已建成危險廢物收集、利用、處置單位共21家,核準具備44種危險廢物的收集、利用、處置、貯存能力達到59.9813萬噸/年,危險廢物收集、利用、處置的種類和能力能滿足需求。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