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歲的日本青年坂本雄太最近一直因工作而苦惱。他每天四處奔波,忙于推銷家庭裝修項目,周末還會被老板派去裝修現場幫忙打掃衛生。“如果我繼續做這份工作,我會精神崩潰的。”他對記者說道。
(相關資料圖)
無法繼續忍受的坂本雄太終于鼓起勇氣遞交了辭呈,但老板警告他說,這會毀了他的前途。無奈之下,坂本雄太向一家辭職服務公司求助。令他感到欣慰的是,在提交了自己的詳細資料并支付了200美元之后,這家機構真的幫助他重獲了自由。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的“代辭職”服務行業正在迅速發展。目前,日本已有超過100家公司提供這類服務,每次收費約為130至320美元不等。
位于東京的辭職服務機構Momuri成立于2022年。該機構運營經理川俁史織在接受“今日日本”雜志網站采訪時介紹,他們的主要工作是幫助弱勢員工遞交辭呈、與公司進行談判,并在員工遇到法律糾紛時提供律師推薦服務。通常情況下,Momuri每個月會接待200名客戶,而在今年4月,該公司的客戶量激增至1400名,其中約60%的客戶年齡在20至30歲之間。
“Momuri”在日語中的意思是“我不能再這樣下去了”。該機構透露,年輕人對工作的不滿大多源于被迫無償加班和難以轉正等問題。還有一些人因為不善于面對面交流,不敢親自遞交辭呈,因此尋求幫助。
一位畢業生向Momuri講述了自己“被公司欺騙”的經歷。在招聘會上,老板們的言辭讓人誤以為公司有著“卓越的企業文化”。實際上,老板的管理方式極為嚴苛,經常對員工惡語相向。當他站出來后,其他人也隨之選擇離職。
通常情況下,日本年輕人的辭職請求很難得到批準。有員工表示,自己的辭職信“被撕了3次”,即使下跪懇求,雇主也不允許他們離職。有員工透露,一旦提出辭職申請,老板就會開始騷擾他們,比如頻繁到訪他們的公寓并按門鈴、拒絕離開,或是不斷辱罵,這些行為對員工的心理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如果有人生活在艱難的環境中,同時遭受著精神和身體上的折磨,我們支持他們盡快擺脫這種處境。辭職是每個勞動者的權利。”川俁史織說道。
日本壓抑的工作文化早已引起了各行各業員工的不滿。調查顯示,員工普遍認為過長時間的工作、管理者過度施壓以及需要對公司唯命是從的環境不利于個人健康。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數據,2022年,日本有54人因過度勞累引發的心腦血管疾病去世。因工作壓力過大而向公司提出賠償要求的人數也在上升:2021年為341人,2022年激增至2683人。
24歲的渡邊勇樹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對她來說,每天早上9點到辦公室、晚上11點離開已經成為常態。現在,她已經出現了雙腿顫抖和胃痛等健康問題,她知道自己必須辭職了。
日本明治大學經濟學教授加藤久和解釋說,盡管日本有勞動法保護員工的權利,包括正常的休息和辭職權利,但工作場所壓抑的氛圍使得很多人難以開口。
日本一橋大學人力資源教授小野洋史在接受CNN采訪時說,日本政府正在采取措施整治那些壓榨員工的“黑心企業”。例如,日本各地的勞動局會將收到投訴的不道德商家列入“黑名單”,提醒求職者遠離“危險工作”。自2017年名單公布以來,已有370多家公司“榜上有名”。
小野洋史認為,日本年輕一代與老一輩的工作觀念不同:當期望與現實不符時,年輕一代會選擇果斷辭職。遇到困難時,他們也更傾向于向第三方求助。
小野洋史建議年輕人在辭職時盡可能與雇主直接溝通,減少使用辭職服務的次數。川俁史織也同意這一觀點。她認為,辭職服務的意義在于“促使更多公司重新審視其工作環境,并改善與員工的關系”。“我們不希望人們養成‘想辭職就辭職’的習慣。辭職服務只是一種保護員工的措施,目的是讓人們更好地前行。”川俁史織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