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世界杯的冠軍是誰?
第三屆世界杯于1934年在意大利舉行。這是第一次在主賽事之前引入資格賽階段。這一屆世界杯應為衛冕冠軍烏拉圭抵制了該賽事,作為對歐洲國家的標志性抗議,因為在他們主辦的上一屆比賽中,只有四支歐洲球隊接受了烏拉圭的邀請。
這一屆世界杯的賽制跟第一屆世界杯不同,在這第二屆世界杯中上一個賽制就被放棄了,取而代之的是直接淘汰賽。如果比賽在九十分鐘后打成平局,則加時三十分鐘。如果加時賽后比分仍然平局,比賽將在第二天重賽。八支種子球隊——阿根廷、巴西、德國、意大利、荷蘭、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在16強賽中被分開。
1934年世界杯的冠軍也是東道主意大利,意大利在決賽中擊敗捷克共和國(當時的捷克斯洛伐克)成為世界冠軍。
1934年世界杯的冠軍陣容名單:
球員 | 位置 | 俱樂部 |
朱塞佩·卡瓦納 | 守門員 | 那不勒斯 |
詹皮耶羅·康比 | 守門員 | 尤文圖斯 |
吉多·馬塞蒂 | 守門員 | 羅馬 |
路易吉·阿勒曼迪 | 后衛 | 國際米蘭 |
翁貝托·卡利加里斯 | 后衛 | 尤文圖斯 |
埃拉爾多·蒙澤廖 | 后衛 | 博洛尼亞 |
維吉尼奧·羅塞塔 | 后衛 | 尤文圖斯 |
路易吉·貝托里尼 | 中場 | 尤文圖斯 |
阿曼多·卡斯特拉齊 | 中場 | 國際米蘭 |
阿提利奧·費拉里斯 | 中場 | 羅馬 |
朱塞佩·梅阿查 | 中場 | 國際米蘭 |
路易斯·蒙蒂 | 中場 | 尤文圖斯 |
馬里奧·皮齊奧洛 | 中場 | 佛羅倫薩 |
馬里奧·瓦格利安 | 中場 | 尤文圖斯 |
彼得羅·阿爾卡里 | 前鋒 | AC米蘭 |
費利斯博雷爾 | 前鋒 | 尤文圖斯 |
阿提利奧·德瑪利亞 | 前鋒 | 國際米蘭 |
喬瓦尼·法拉利 | 前鋒 | 尤文圖斯 |
恩里克·瓜伊塔 | 前鋒 | 羅馬 |
安菲洛吉諾瓜里西 | 前鋒 | 拉齊奧 |
雷蒙多·奧爾西 | 前鋒 | 尤文圖斯 |
安杰洛·斯基亞維奧 | 前鋒 | 博洛尼亞 |
1934年意大利世界杯參賽采取的制度是什么?
1934年意大利世界杯所采取的制度是“淘汰制”,也就是常見的“小組賽+淘汰賽”組合模式。它實行的是“小組制”,將分為八個小組,每個小組比賽得到前兩名的參賽隊進入淘汰賽,最后決出冠軍隊伍。
1934年意大利世界杯是第2屆世界杯足球賽。比賽于1934年5月27日至6月10日在意大利境內8座城市中的8座球場內舉行。本次比賽首次采用預選賽來決定決賽階段參賽隊伍。本屆比賽的參賽國家比首屆增加了一倍多,其中有10支球隊來自歐洲以外的國家。
本屆比賽有兩點非常特別:首先,上屆冠軍烏拉圭為了抗議歐洲球隊對于首屆比賽的不重視,拒絕了本次比賽的邀請,成為世界杯歷史上唯一一個在奪冠后沒有參加下屆比賽的球隊。其次,意大利隊也是唯一參加預選賽的東道主隊。本屆比賽不同于上屆,在首輪比賽中就采用單場淘汰制。進入第二輪的球隊有: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德國、匈牙利、意大利、西班牙、瑞典和瑞士。最終決賽在Del Partiti球場舉行。捷克隊在大多數時間內以1–0領先,但在終場哨聲前被意大利追平,在之后的加時賽中,意大利再入一球,登上了冠軍的領獎臺。
關鍵詞: 1934年意大利世界杯參賽采取的是什么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