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10月23日訊(記者 魏國旭)A股上市公司長白山(603099.SH)近日披露2023年三季報。
前三個季度,長白山累計實現營業收入4.97億元,同比增長209.3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52億元,同比增長693.26%;扣非凈利潤1.5億元,同比增長639.81%。
其中,長白山第三季度取得營業收入3.3億元,同比增長147.57%;對應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9億元,同比增長202.3%;扣非凈利潤1.39億元,同比增長211.48%。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截至報告期末,長白山貨幣資金為2.56億元,資產負債率16.17%。
旅游業復蘇推動增長
長白山業績的快速增長,與旅游業復蘇的大環境密不可分。據統計,2023年上半年,國內旅游總人次23.84億,比上年同期增加9.29億,同比增長63.9%。國內旅游收入2.3萬億元,比上年增加1.12萬億元,同比增長95.9%。
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2023上半年旅游經濟運行分析與下半年趨勢預測》預計全年國內旅游人數將達55億人次、國內旅游收入將超過5萬億元,分別恢復到2019年的九成和八成以上。
具體到長白山景區,來自管委會官網的數據顯示,在剛剛過去的國慶小長假中,長白山景區累計接待游客16.58萬人次,2022年同期接待游客6.9萬人次,同比增長140.29%。截至10月6日,長白山景區累計接待游客236.68萬人次,2022年同期接待游客69.36萬人次,同比增長241.23%;較2019年同期227.53萬人次增長4.02%。
發力冬季冰雪旅游
據歷屆年報數據,長白山的業績巔峰出現在三季度,一季度往往為低點,這和景區客流量季節變化不無關系。長白山冬季寒冷且持續時間長,客流較夏季顯著減少,因此旅游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特征,呈現“旺一季淡三季”。隨著冬奧會帶動“冰雪熱”,長白山希望借此提振冬季旅游表現。
據吉林省人民政府官網,長白山今年全面接手了長白山主景區的管理。公司董事長王昆提出表示:“我們將抓住產業政策帶來的發展機遇,加快拓展‘避暑+冰雪’產業布局,擴大生態、冰雪、溫泉等特色資源投資規模,推動資源向產業、產品轉化。”
三季報發布的同時,長白山宣布將向吉林省長白山全季地形公園管理有限公司批量預購額度300萬元的雪場門票,用于新雪季冰雪產品搭建和資源儲備。信達證券的研報顯示,長白山積極打造冰雪、溫泉主力產品,包括利用景區粉雪資源打造大型雪墻,在西坡和南坡打造68公里雪地越野摩托穿越項目,在北坡打造野雪場所,冰雪潛能有望在今年冬季充分釋放。
但需要注意的是,長白山地區的氣候仍可能影響長白山打造“一年兩旺季”的雄心。10月4日、5日,由于長白山景區有持續降水,氣溫大幅下降,長白山主峰區域降雪,路面結冰,不具備車輛安全運營條件,長白山北、西、南景區“天池”景點全天關閉。10月15日起,長白山南景區因無法滿足開放條件停止接待游客。10月20、21日,長白山北、西景區也因不具備安全運營條件全天關閉。
票務問題遭游客投訴
業績喜人的同時,全面接手長白山主景區管理的長白山的票務管理遭遇了投訴。據長白山管委會官網,國慶假期前后,有多位游客投訴景區出現系統無法正常打開購票、“黃牛”倒票、門票莫名被退等問題。
一位投訴游客稱,其已購票成功并顯示進入景區二維碼的門票在未做明確確認的情況下被退票,認為文旅局、市場監管局對景區的運營公司,長白山的監管存在不到位,導致出現長白山景區在十一國慶期間存在諸多票務問題,例如長白山官方搶票小程序無法登錄、景區出租車顯示空車但不載客、景區門票莫名被退等諸多不良影響事件,有損長白山政府管理形象。
還有游客指出長白山“辦的網上搶票不合理,連續4天搶票了,全是等待,為什么黃牛手里都有票。”另一位游客也表示購票小程序“每天凌晨12點購買,從0點到2點都無法正常打開,無法購票。”
對此,長白山分別以“長白山景區實行分時分段預約售票模式,國慶假期為旅游高峰期,客流量大,集中購票人數較多,購票系統需反復刷新進入”,“為保護生態、提升舒適度,長白山景區實行‘實名’‘分時預約’購票機制,官方購票渠道為‘長白山’微信公眾號,目前景區尚未授權第三方平臺出售景區門票”,“針對黃牛倒票的行為將持續加強票務監管和線索排查,一經發現將由公安機關依法嚴厲打擊懲處”進行回應。
此外,長白山的股東吉林省長白山開發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年初也因管理問題遭到處罰。信用中國顯示,該公司未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申請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擅自建設長白山生態保護教育中心二期項目,被罰款53.5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長白山去年7月的第四屆董事會第二次會議決議中,通過了關于托管長白山生態保護教育中心的議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