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山遍野的油茶花迎風綻放,火紅的油茶果壓彎了枝頭。“這里以前都是荒山荒坡,現在都種上的油茶樹,今年又是個豐收年!”看著即將收獲的茶果,光山縣文殊鄉豬山圈村農民常玲高興地說。
光山縣司馬光油茶園 向宣垣 攝
2019年常玲流轉了十幾畝土地,栽種了600棵油茶樹。常玲說,“豐果期一畝收入七八百元,能采收一百年,算是個長期存款。”
該縣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全國第四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中國天然氧吧縣、中國名茶之鄉、中國油茶之鄉,擁有集體林地面積88萬畝,通過整合資源,開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催生了一批林業大戶,帶動產業蓬勃發展。目前,該縣種植油茶29.2萬畝,茶葉24萬畝,名優特花木面積達9.5萬畝,全縣確權勘界辦理新版林權證6.1萬本,林木覆蓋率45.9%。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連續多年位居全省前列。
為了向山上要效益,光山縣采取“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的方式,持續引進企業、大戶,通過流轉荒山荒坡,優化資源配置,將林地資源潛力進一步發揮,林業產業向高品格、高標準、高效益的方向發展。
2008年,光山縣誠信實業開發有限公司落戶豬山圈村,先后流轉周邊土地10000多畝,在荒山上種出“綠色銀行”,目前已打造成為一個集茶葉、油茶、苗木花卉、家庭農場及農業觀光旅游、園林綠化為主體,以多林種良種繁育、種植、加工銷售、商務交流為一體的省林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國家大力提倡農林業發展,出臺優惠政策,受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引導,我們投資林業產業,既能提高當地的建設,增加群眾的收入,也能改變農村的環境,一舉三得。”誠信實業公司董事長陳勇說道。
該公司立足于科技,與中國林科院、亞林所、省林科院、信陽市農林學院等常年保持技術合作關系,從江西引進國家級和省級無性系“長林系列”優良種苗,目前已建成油茶基地近萬畝,其中采穗園400畝,公司生產的“司馬光”牌油茶籽油也通過有機產品認證,深受消費者青睞。
該縣以產業為紐帶,創新“公司+基地+合作社(家庭農場、林場)+脫貧戶”的發展模式,走出了一條產業發展、農民致富、企業發展的良性互動新路子,不斷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實現了群眾“土地流轉有收益、參與合作有分紅,在家種地有工資”,解決了溫飽,實現了增收。
“農民增收模式有幾種,一個是流轉土地,增加土地收入,二是務工,林業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需要大量的用工,我們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支付他們工資薪酬,三是我們會用以工代訓的模式進行技術培訓,增加他們的勞動技能。”陳勇介紹,“我們公司在產業中帶動了283戶,1147人的脫貧戶增收,每人每年平均至少增收4000元。”
持續增加對林業基礎設施的投入,該縣每年整合小流域綜合治理、土地整理、交通、電力、農業綜合開發和扶貧等項目資金8000萬元以上投入林業,林業基礎設施進一步得到完善,林地基礎條件得到明顯改觀,森林資源保護力量得到加強。
好政策帶來好收益,一批林業企業應運而生,該縣共培育規模以上林業企業36家、合作社148家、專業大戶326戶。育才花木有限責任公司在寨河、潑陂河、磚橋等8個鄉鎮流轉土地15000畝種植苗木花卉和育苗,元寶楓育苗基地是河南省“四優四化”優質苗木基地,產品遠銷全國各地。成鳳林業專業合作社在白雀鎮土門村流轉土地5000畝種植松、杉等,帶動全縣培育速生用材林(松、杉)綠化荒山面積達5萬畝;1200多戶有發展能力的林農通過龍頭企業的示范帶動,積極參與產業發展,實現了全縣林業發展的良性循環。
如今,一片片茶山,一棵棵油茶樹扮美了鄉村,昔日的荒山披上了綠裝。林業生產與土地流轉相結合,帶動23782戶實現以地增收,其中1768戶脫貧戶5480人通過土地流轉、入股分紅、勞務用工等實現增收,林業產業已成為全縣人民的“搖錢樹”、“幸福果”,山區群眾也因此端上了“綠飯碗”、吃上了“生態飯”。
“最重要的是,油茶帶來了人氣。”提起油茶,槐店鄉晏崗村村支書晏乃軍滔滔不絕。光山縣司馬光油茶園就在晏崗村內,每年秋冬季油茶花開時,吸引了很多外地游客前來觀光游玩。“通過旅游產業的發展,現在村里民宿、餐館也多了起來,不少年輕人也開始愿意回來創業。一個小小的油茶園,盤活了林業、餐飲、旅游一整條產業鏈!”(郝昱瑋 盛鵬 向宣垣)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