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泗縣是什么樣的縣城?
嵊泗縣,隸屬于浙江省舟山市,位于杭州灣以東,長江口東南,是浙江省最東部、舟山群島最北部的海島縣。由404個大小島嶼組成,其中有人居住的島嶼16個,總面積8824平方千米,其中陸域面積86平方千米,海域面積8738平方千米。
據《史記》和《水經注》記載,上古時期,嵊泗地為南蠻、東夷其中島夷之地。1949年10月,置嵊泗縣,屬由大陸流亡本縣枸杞島的江蘇省政府管轄。1987年3月,改舟山地區為舟山市,嵊泗縣屬舟山市。
嵊泗縣,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光照充足,溫差較小,介于北緯30°24′~31°04′、東經121°30′~123°25′之間。嵊泗列島風景區是融海洋文化與海島民俗風情為一體,以觀光游覽、休閑度假和科教活動為主要功能的列島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是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首批、第二批試點地區之一。
嵊泗縣內有什么歷史遺址?
嵊泗縣有歷史文化遺跡31處,其中縣級以上保護的文物單位(古跡)有14處,其中有王家臺遺址、戍源利漁行、嵇永興漁行、海若波恬、萬頃睛波、(英)馬力斯避暑房、張良財墓、王守慶墓、東牛樁炮臺、五龍田岙“三圣殿”、勒石永禁碑、海晏波寧、中流砥柱、水天闊處、海宇澄清、五龍鄉田岙村“萬人坑”、嵊泗革命烈士紀念碑等。
金平天后宮: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明時抬梁結構,建筑面積209平方米,現存前大殿5間,左右廂房各4間。單檐硬山頂,七桁,左右次、梢間穿斗結構,左右梢間設樓房。
大洋天后宮:建于清代,明時抬梁式,建筑面積約435平方米,現存后大殿5間。單檐硬山頂,八桁,前廊卷棚頂,五架梁上用兩月梁承托脊垂柱,脊梁底飾吊藍,左右次、梢間穿斗式。
王家墩遺址:位于菜園鎮基湖村距海岸約1000米,面積約150平方米,文化層厚約1米,采集遺物有夾砂紅陶和泥質灰陶殘片,可辨器物有陶甫和陶罐。紋飾有繩紋和劃紋。屬河姆渡一期文化至良渚文化,新石器時代遺跡。
“勒石永禁”碑:位于黃龍鄉南港村,屬清代遺跡,碑高2.05米,寬0.86米,厚0.1米。額橫書“勒石永禁”四字,碑文直書,近200字,內容為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正月二十五日,署理寧波府鎮海縣正堂加三級紀禁開黃龍山等事。
宋代遺址:位于馬關鎮中心村與小關岙之間,宋代遺跡。采集可辨器形遺物有碗、盆及宋代錢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