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有多少年的歷史
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是中國的韻味。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也是中國茶文化萌生發展的歷史。世界上有很多人喝茶,但是最懂茶文化的民族,還是中華民族,畢竟,這里是茶文化的起源地,也是茶文化的故鄉,這里還住著許多喝茶、愛茶、懂茶的人。
作為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之一,飲茶在中國是十分普遍的事情。在古代中國,茶就一直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到唐代茶圣陸羽的茶經問世以后,中國茶文化正式出現在歷史舞臺上,它深入中國的詩詞、繪畫、書法、宗教、醫學等多個領域,成為中華民族物質文化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茶文化有哪些知識
1.綠茶
包括:炒青綠茶、烘青綠茶、曬青綠茶、蒸青綠茶。
炒青綠茶分為:眉茶、珠茶、細嫩炒青、大方、碧螺春、雨花茶、甘露、松針等。
烘青綠茶分為:普通烘青、細嫩烘青等。
曬青綠茶分為:川青、滇青、陜青等。
蒸青綠茶分為:煎茶、玉露等。
綠茶屬于不發酵茶,差性偏寒,綠茶是我國名茶最多、研究最廣,也是產量最多的茶類;其花色品種之多居世界首位。
綠茶制作時不經發酵,干茶、湯色、葉底均為綠色的茶為綠茶,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茶類。由于不發酵,鮮葉的顏色少有改變,保持了天然的綠色。
其制作工藝都經過殺青、揉捻、干燥的過程。殺青是利用高溫鈍化氧化酶,防止茶葉氧化,保持綠色特征;揉捻有一定的做型作用,還有另一個作用就是使細胞破碎,滿足多次沖泡要求。而干燥,除了利于茶葉存儲,還有提香的作用。
2.紅茶
分為:小種紅茶、工夫紅茶、紅碎茶。
小種紅茶包括:正山小種、煙小種。
工夫紅茶包括:川紅(金甘露、紅甘露等)、祁紅、滇紅、閩紅(金駿眉等)等。
紅碎茶包括:葉茶、碎茶、片茶、末茶。CTC)主要是供出口
產地集中在云南、廣東、海南、廣西等省份。
紅茶屬于全發酵的茶,茶性溫和。紅茶與綠茶的區別,在于紅茶加工時不經殺青,而是通過萎凋,使鮮葉失去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成條或切成顆粒)破壞細胞結構,使茶葉中的多酚類和氧化酶類得以接觸氧化,即發酵,變成紅色的化合物,從而形成紅湯、紅葉。
3.烏龍茶(青茶)
分類
閩北烏龍(武夷巖茶——大紅袍、水仙、肉桂、半天腰、奇蘭、八仙等,還有些建甌建陽等地產的茶,如矮腳烏龍等)
閩南烏龍(鐵觀音、奇蘭、水仙、黃金桂等,這里的水仙和奇蘭主要是指主地的不同,同一種茶地在不同的產地產的茶)
臺灣烏龍(凍頂烏龍,包種等,前兩年流行的那個叫東方美人的也是這種)阿里山高山茶(阿里山青心烏龍茶,阿里山極品金萱茶等)
廣東烏龍(鳳凰單樅、鳳凰水仙、嶺頭單樅等)
烏龍茶是屬半發酵的茶。在制作時采用搖青這一特殊工藝,使其適當發酵,葉片稍有紅變。因而它既有綠茶的鮮濃,又有紅茶的甜醇。仔細觀察的話,其葉片中間為綠色,葉緣呈紅色,故有“綠葉紅鑲邊”之稱。
青茶即烏龍茶,屬于半發酵的茶,茶性平和;鐵觀音。大紅袍,其實也是烏龍茶。
烏龍茶一般以產地來劃分,主產區集中在福建、廣東、臺灣三省。
4.白茶
分為:白芽茶、白葉茶
白芽茶,主要是指銀針等。
白葉茶,主要是指白牡丹、貢眉等。
屬于輕度發酵的茶白茶,茶性偏涼;是我國的特產,以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陽等縣為主。它在加工時不炒不揉,只將細嫩、葉背滿是茸毛的茶葉曬干或用文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的保留下來。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滿身披毫,毫香清鮮,湯色黃綠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質特點。
白茶有芽茶和葉茶之分。單芽之稱的茶成為“銀針”,一芽二、三葉的是“白牡丹”,還有“貢眉/壽眉”,一般是三葉及三葉以下。
5.黃茶
分為:黃芽茶、黃小茶、黃大茶
黃芽茶:包括蒙頂黃芽、君山銀針等。
黃小茶:包括北港毛尖、溈山毛尖、溫州黃湯等。
黃大茶:包括霍山黃大茶、廣東大葉青等。
綠茶屬于微發酵的茶黃茶,茶性寒涼;加工工藝近似綠茶,只是在干燥過程的前或后,增加一道“悶黃”的工藝,因而形成黃葉、黃湯的品質特征。黃茶性寒,特點為茶湯杏黃,葉底黃,故名黃茶。
相對于其他茶類來說,黃茶種類偏少,所以目前比較小眾。常見的黃茶有:君山銀芽、蒙頂黃芽、平陽黃湯、霍山黃芽等。
6.黑茶
分為:湖南黑茶(安化黑茶等)
湖北老青茶(蒲圻老青茶等)
四川邊茶(南路邊茶和西路邊茶等)
滇桂黑茶(六堡茶等)
陜西黑茶(涇渭茯茶等)
黑茶主要依據產區分類,主要有湖南黑茶(茯茶,冠突散囊菌)、湖北青磚茶、四川邊茶、云南黑茶(普洱茶)、廣西六堡茶。
黑茶屬于后發酵的茶黑茶,茶性溫和。相較于其他茶類來說,一般原料較粗老,加之制作過程中堆積發酵時間較長,因而葉色呈暗褐色。黑茶又稱邊銷茶,是藏、蒙、維吾爾等邊區少數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
此外還有其他地區少量產有黑茶,如陜西茯磚、安徽古黟黑茶等。黑茶還可以根據品種分類,包括緊壓茶(即磚茶,四磚:茯磚、花磚、黑磚、青磚)、散裝茶(三尖:天尖、貢尖、生尖)、花卷(十兩、百兩、千兩等)。
茶葉按焙火程度來分類,分為: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成茶精制過程中的焙火是改變茶湯品質的重要步驟,正確的焙火可以有效提高茶湯品質.